Sunday, November 1, 2020

天津 Tianjin 5/29/2017

 

天津,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
金朝三岔河口設立軍事重鎮「直沽寨」,「直沽」之名始見史籍,是天津最早的名稱。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賜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
天津地處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匯合入海處,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衝」之稱。海河幹流位於天津市中部,從天津市內三岔河口起到大沽口入海,全長73公里,被稱為天津的「母親河」。市內主要河流還包括:北運河南運河衛津河、津河、新開河、月牙河
天津市存在淡水資源匱乏的資源型環境問題,天津市境內存在地表水質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易發生霧霾天氣
飲食與特產
津菜起源於民間,以鮮咸為主,形成和發展與漕運和鹽商有關,為慶祝康熙登基而開設的聚慶成飯莊是天津菜系形成的標誌。
天津菜中具有代表性的津菜有八大碗、四大扒、冬令四珍、鍋塌裡脊等。天津的小吃與特產尤其以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合稱的「天津三絕」最具知名度。天津的特色小吃有糖礅大餅雞蛋茶湯兒果仁張蹦豆張皮糖張麵茶楊村糕乾糖炒栗子熟梨糕鍋貼等百餘種,但是部分小吃缺乏推廣,如今已經面臨失傳當地的早餐獨具地方特色,如煎餅餜子鍋巴菜老豆腐果子炸糕素卷圈餛飩等。天津的地方特產則有糖炒栗子天津冬菜獨流老醋北塘蝦醬楊村糕乾等。

八大碗、四大扒
在傳統天津法定中,鼎鼎大名的“八大碗”,既不指一道菜,也不單單是八碗菜的组合,而是天津民間傳統宴席的菜品組合形式。“八大碗”由滿漢全席演變而來,將鋪張,奢華和板滯的宮廷改造改造成豐儉自選的大眾菜品系列,體現出簡易,實惠和靈巧的特點。

“八大碗”可分為粗,細,高三個檔次,另外還有清真八大碗和素八大碗。“八大碗”意味著,按四季時令靈活地調配菜品。
八大碗酒席具有濃厚的天津地方特色。每桌坐八人,涼碟酒糕,六個或十二個乾鮮冷葷。主菜八道,清一色用大海碗。 口味自由組合,豐儉由己。
粗八大碗:熘魚片,炒蝦仁,桂花魚骨,燴滑魚,獨麵筋,汆白肉絲,燴丸子,燒肉,松肉等,配牙菜湯,外加四冷葷:醬肘花,五香 魚,拌三絲黃瓜,共和豆腐;
細八大碗:炒青蝦仁,燴兩雞絲,燒三絲,熘南北,全燉,蛋羹蟹黃,海參丸子,元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熬魚等,配三鮮湯,外加 四冷葷:醬雞,酥魚,叉燒肉,拌三絲洋粉;
高八大碗:魚翅四絲,一品官燕,全家福魚翅鱗片,桂花魚骨,蝦仁蛋羹,熘油蓋,燒乾貝,干貝四絲,壽字肉,喜字肉等;
素八大碗:獨麵筋,炸湯圓,素雜燴,炸餎馇,燴素帽,燴鮮菇,炸素鵝脖,素燒茄子等;
清真八大碗:多以素食為主,牛肉,羊肉,雞,鴨,魚,蝦都入八大碗之列。

“四大扒”與“八大碗”配套的另一著名系列。食客可從林林總總的扒菜系列中,任選其四,即為“四大扒”。民間“四大扒”多以雞,鴨,魚,肉為主。主料為熟料,碼放整齊,兌現好滷汁,放入勺內小火焅透入味至酥爛,然後掛芡-用津菜獨特技法“大翻勺”,將菜品翻過來,仍不 散不亂,保持齊整之狀。
所謂
“蓋面扒”,即副料墊底,主料蓋在上面;所謂“拼配扒”,則是兩個以上原料拼合的菜品。依據扒菜調味品及色澤的不同,又有紅扒, 白扒,奶扒之分。

冬令四珍

天津由於地處海濱,在飲食方面以海鮮為主,有句俗語是“吃魚吃蝦,天津為家”,因此津菜的傑出之作大多以魚,蝦,蟹為原料。
冬令四珍是指鐵雀,銀魚,紫蟹,韭黃。鐵雀是麻雀的一種,冬季捕食後用油烹飪,是下酒佳餚。銀魚是一種北方美味,最常見的吃法是 用銀魚蘸蛋清置油中炸熟,作銀魚坨,吃到嘴裡有一種特殊的清香道。紫蟹是蟹的一種,體積小如銅錢,雖然小但蟹黃飽滿且肥,在吃 火鍋時湯中如添了蟹黃就增加香味,身價十倍了。而韭黃炒雞蛋更是一種雖普遍但又十分可口的佐餐小菜。

鍋塌里脊
鍋塌里脊是中國天津的一道傳統名菜,屬於天津細分,該菜品以豬里脊,雞蛋,蔥薑末,料酒,鹽,麵粉,香油,小蔥沫等為原料,製作而成,色黃鮮豔,清 口鮮嫩,鹹香適口。

天津三絕
狗不理包子
有10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高貴友,小名“狗子”,因其包子味美,顧客盈門,他既當掌櫃,又當伙計,無暇與人多說話,當地人取笑他 :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後來包子便以“狗不理”出了名。狗不理包子的突出特點是餡料油多,清香適口,食而不膩;皮用半發麵, 柔軟耐嚼;外形美觀,每個包子18個褶,疏密一致,猶如一朵盛開的白色菊花。


十八街麻花
於上世紀20年代創立於天津市河西區南樓附近的“十八街”上,也叫桂發祥麻花。1956年在天津市食品展銷會上一舉成名; 1959年在鄭州舉辦的全國食品展銷會 後,聲播全國; 70年代參加廣交會後名氣大振。這是一種夾餡麻花,色澤棕黃,由10根細條擰成3個花,外形美觀,酥脆爽口。小的每個2兩, 大至每個2斤。


耳朵眼炸糕
是天津一種傳統風味小吃,因炸糕店變成在一個名叫“耳朵眼”的胡同里而得名。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以不綿不破不塌陷,色澤金黃,香甜酥脆見長, ,在天津傳統風味小吃評比中,多次被評為“最佳食品”。




靜園


靜園建於1921年。靜園初名園,為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宅邸。1929年7月至 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儀居住於此,更名“靜園”,取“靜以養吾浩然之氣”之意。他在此靜觀變化,靜待時機,以圖東山再起。

靜園的主樓是一幢西班牙民居風格替代日式磚木結構的別墅,主體二層,局部三層。它是津城洋樓的典型代表。
在靜園溥儀為了維持奢侈的生活,溥儀變賣了幾十件盜運出宮的珍貴文物。除非他還不惜花重金繼續他的複闢大業,否則被各種騙子騙得幾乎破產。
妾儀在張園的時候,與兩名妻子距離比在紫禁城近多了。妻妾同居一樓,各種矛盾不可開交。結果在靜園居住期間,鬧出了舉國震驚的“刀妃革命” ——1931 年8月23日,溥儀的淑妃文繡正式向溥儀要求離婚,原因是她再也承受不了溥儀對她的冷落,和宮中的不自由。這件事情對遜清皇室及前清王公大臣 ,還有溥儀本身都造成很大的震撼,這可以說是對舊式文化的一種挑戰。


傅儀在這裡居住兩年後就遷往東北。現在樓內收集了很多和溥儀及靜園的有關文字,文物和照片資料,同時這裡還根據當年的擺設,仿造了室內家具等,復原了溥儀當時在 這裡生活的情景。

天津意式風情區
天津意式風情區又稱「新·意街」,前身為義大利在境外唯一的租界,是天津市河北區的一處具有義大利風情的旅遊風景區,亦是亞洲唯一一處具有義大利風格的大型建築群。在其作為商業地產項目推廣期間,被稱作新·意街義大利風情區海河意式風情區2011年,根據天津市規劃局編制公示的《天津市一宮花園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正式定名為一宮花園歷史文化街區
1902年,義大利首任駐天津領事費洛梯上尉在進行認真勘測和規劃之後,利用海河清淤的廢土墊平沼澤窪地,修建排水系統,興建義大利風格的花園住宅並完善相關的服務設施,包括俱樂部、意國花園、菜市和警察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